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裝孫子 正在職業化 中國人開始"租兒防老"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在不少老人的生活裡,孤獨是一種無聲的常態。


子女在外打拼,老伴先走一步,日子被三餐、電視與回憶填滿。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快,而他們的時間,卻慢了下來。

這兩年,隨著銀發經濟的發展,一種新職業悄然出現——外包兒女。


他們是陌生的年輕人,卻在約定的時間裡,成為老年人臨時的家人。陪看病、陪過節、陪買菜,甚至只是安靜地聽他們說說話。他們用時間換取報酬,也用陪伴填補老人生命中的空白。

隨著需求增長,這份原本小眾的兼職,也悄悄成了年輕人的 " 隱秘高薪 "。有人一天跑三四單,一個月能賺到兩三萬;也有人把它當事業做,嘗試組建年輕的團隊。

然而,當親情也能 " 外包 ",這到底是溫暖的傳遞,還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無奈?

或許,二者皆是。

拿人錢財,替人盡孝

在許多大城市,有一群這樣的老年人:在他們年輕時,拼盡全力托舉子女成長,孩子長大後遠赴海外,事業與家庭均扎根在異國他鄉。

如今他們老了,子女卻不在身邊,只有偶爾的視頻通話,和一個個孤獨度過的團圓節日。尤其對那些失去老伴的獨居老人來說,晚年常常與寂寞為伴。

這樣的家庭並不少見,一位北京七旬老人坦言,在她的原單位,子女定居國外的家庭,占了接近四成。

她坦誠說道:" 如果有來生,不會再把孩子培養得那麼優秀。"




然而,這些談話間的吐槽,並非是對子女的埋怨,他們為子女的成就驕傲,卻也難免在獨處的日子裡,羨慕別人家兒孫繞膝的溫暖。

老年人的需求,被不少年輕人理解、看見,並漸漸創造出了一種新職業,有人稱之為 " 外包兒女 "。

年輕人在社交平台發布 " 求職帖 ",列出自己擅長的服務:做飯、聊天、打掃、陪診 …… 甚至有人開始組建團隊,把這當作一份正經事業來經營。

還有人調侃:與其在職場上當 " 孫子 ",不如去有需要的老人那裡,做一回 " 真孫子 "。


收費因人而異,新手可能一天只收 50 元,有些能力強、經驗豐富的年輕人,每單可賺取 500 元。

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,來自浙江的大學生小 C,起初抱著跟風的心態,把自己 " 掛 " 上了二手平台,寫下 " 陪伴老人 " 的業務。不久之後,真有 " 買家 " 上門咨詢。

委托人告訴小 C,每年重陽節,自己都會陪伴奶奶去滿覺隴賞桂花。今年重陽節,自己不得不前往外地出差,無法陪伴奶奶,但實在不忍心奶奶錯過桂花,希望有人能帶奶奶同行。

這單委托來得急,小 C 恰逢明天沒課,時間上沒問題,又趕快做起功課,考慮這單委托的可行性——

滿覺隴村位於杭州西湖景區,村內及周邊不僅有許多景點,也是桂花最盛之地。然而,賞花需要走不少的路。小 C 問委托人:" 游玩滿覺隴要走很多路,老人是否能接受?"

在得到肯定答復後,第二天,小 C 帶著老人一同前往。

一日相伴的旅途中,小 C 為老人帶了板栗,帶老人去賞桂花,還為老人拍下照片留念。

在旅途中,奶奶也悄悄舉起相機,偷偷拍下了小 C 的背影。當天晚上,委托人和奶奶打視頻電話,奶奶告訴孫女,自己被小 C 洋溢的青春所感染,度過了特別開心的一天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3 秒